传统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句容打麦号子

时间:2013-04-19  来源:本站  发布人:admin

 句容打麦号子是句容地区打麦劳动中传唱的号子。

60年代前,农民打麦都是人工劳力劳动,用的工具是连枷。

连枷,由连枷柄与连枷头两部分组成,连枷柄用竹杆,长约两米,连枷头用竹片,做成爪字形状,长60公分、宽15公分左右。

那时候打麦,多为集体性劳动, 麦收季节,麦子上场后,把麦子摊晒在打谷场上,男男女女几十号人手持连枷,面对面排成两行,这排上,那排下,噼噼啪啪,随着打麦节奏和梿枷的上下起伏,唱起打麦号子。

大麦上场末小麦黄来,
嗬嗬来!嗬嗬来喽!
小麦上场格插秧忙啊,

嗬嗬来! 嗬嗬来!
嗬衣唷啷唷嗨! 嗬嗬衣唷嗬嗨!

男女老少下田忙啊
嗬嗬来!嗬嗬来喽!
今年丰收有指望啊
嗬嗬来! 嗬嗬来!
嗬衣唷啷唷嗨! 嗬嗬衣唷嗬嗨!

麦子收的堆满仓

嗬嗬来!嗬嗬来喽!
一季收了一年粮……

嗬嗬来! 嗬嗬来!
嗬衣唷啷唷嗨! 嗬嗬衣唷嗬嗨!

句容打麦号子的曲调明快、活泼,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结构短小,节奏型强,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旋律简单,易于学唱。唱词内容展示了勤劳聪明的句容劳动人民丰富的文化创造力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打麦号子的演唱形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

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的节奏加快,劳动的节奏也随之加快。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

打麦号子,是一种"劳动号子"打麦号子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产生的呐喊,这种呐喊有节奏,有旋律。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

打麦劳动强度非常大,因此,他们很自然的产生了以唱歌调节情绪,解除疲劳的自发要求。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唱起打麦号子,一是舒缓劳动中的劳累,二是乡亲们相互传递交流感情。打麦时,歌声与劳动融合在一起,使人忘记了疲劳。领唱、合唱欢快、热烈,响彻村头,烘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振奋了劳动干劲。

    特征:

1、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

2、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3、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

4特点鲜明,具有地方特色

5、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打麦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统一了步伐,调节了呼吸,释放了身体负重的压力,打麦号子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打麦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很早就在人们从事集体劳动时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千百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1965年黄梅乡的 “打麦号子”被中央乐团作曲家改编成器乐曲《欢乐的俱乐部》,全国推广。

 

上一篇:茅山山乡酒文化        下一篇:陈氏秦淮花灯
Copyright © 2009-2015 句容市文化馆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肖杆路与崇明路交叉口(文化中心内)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1-87222752 13775395500 (何馆长) 网址:www.jrwhg.com 邮箱:jrwhg@163.com 苏ICP备2021028937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