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华阳镇及街巷取名来历

时间:2014-07-31  来源:本站  发布人:admin

      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陶弘景辞官隐居茅山,字号"华阳隐居",立馆供诸王弟子侍读,为华阳馆,馆北洞为华阳洞,宋元丰二年(1079年),县城建孔夫子庙碑记:"是邑为华阳地肺之胜"。当时城内和小南门外的新沛庄为坊廓乡,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修建城门楼,南门路通华阳,明华阳楼,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修城,更换城门名称,东门为太平门,西门为致远门,南门为登瀛门,北门为广运门,小南门为华阳门。民国18年(1929年)县城为东西大街为界,街南门为华阳镇,街北名崇明镇,1949年华阳、,崇明合并为华阳镇。

      明弘治时县城已有4大街(大街,寺街,义台街,观街)17巷。

      东大街。原名动大街,是子城东西通衢。宋淳佑七年(1247年)铺石路,后来发展成为大市,民居栉比,交易纷纭,为句容最早的市街。

      南大街。原名义台街,为旌表孝子张常洧而得名。

      寺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崇明寺而得名。

      寺巷。宋元佑八年(1093年)建大圣塔在巷北,现东起寺街,西至华阳路,沿用至今。

      马槽巷。原为升仙街,传说每年十二月二日茅君驾白鹤于此会众仙,元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封绰和尔为句容郡王,为郡王养马处,明改为马槽巷,沿用至今。

      轿巷。原名废巷,元为郡王放轿处,清朝改为轿巷至今。

      柴巷。为柴草贸易市场,又说是郡王堆放柴草处,明朝起名柴巷,沿用至今。

      樊家巷。樊渊任广东宣慰司,母死,孝母辞官,元皇庆二年(1313年)封孝廉,告老住此而得名。

      土巷。据传说,大圣塔建成,将一部分土堆此而得名。

       井巷。因井而得名,南起西大街,北通凌家圆。

       凌家园。建于明代,毁于清咸丰年间,园前原为扇子巷、白露巷。

       南堂巷。清代张家设浸会堂而得名。

       小宝塔。明代为白塔巷,名国时期称小宝塔街,因有大圣塔,故称小宝塔(塔已毁)。

      鲜鱼巷口。传说因张邋遢卖鲜鱼而得名。

      四牌楼。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举人戴仁、胡汉、曹澜、李澄共建四桂坊,弘治元年(1488年)改为四面牌坊。东为正本清源,南为承流宣化,西为奉法循里,北为节用爱人。清代置匾额。

 

上一篇:句容张庙        下一篇:茅山香期庙会
Copyright © 2009-2015 句容市文化馆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肖杆路与崇明路交叉口(文化中心内)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1-87222752 13775395500 (何馆长) 网址:www.jrwhg.com 邮箱:jrwhg@163.com 苏ICP备2021028937号 站长统计